新正常状态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考虑

点击数:530 | 发布时间:2025-07-24 | 来源:www.cazafa.com

    旅游人才是旅游企业存活进步的根本,也是旅游业进步的第一要点,更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社会职能。“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最主要、最重要的功能,也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优势最直接的反映和体现”[1]。在当今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在全域旅游“旅游”的进步理念引导下,旅游新业态不断呈现,高职院校为社会经济进步服务、为地区经济进步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社会服务功能更为突出。高职院校培养的旅游人才适不适合旅游进步新形势,是不是紧贴市场需要,是不是紧贴产业需要,旅游专业培养目的是不是明确,课程结构是不是合理都是目前亟须讨论的问题,也是国家、省职业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抽样调查旅游企业,针对企业的需要,提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有关建议。

    1、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市场需要状况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论是酒店业、景区、旅游社还是新兴的旅游业态,所需人才资源缺口很大。基于此,本次抽样调查选取的旅游企业涵盖了酒店、景区、旅游社、客栈等种类,主要采取实地调查、互联网调查、电话调查等方法。实地调查时,调查组分别与旅游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和交流,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同时为了让调查对象尽可能客观地表述,大家使用了抽样发放调查问卷的做法,以文字形式采集材料。

    本次调查,大家分别对旅游企业职员的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企业需要职员学历层次、职业资格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企业一线职员年龄常见集中在18―35岁之间,占比基本为100%。性别方面,女人职员占比常见在50%~60%,22.2%调查抽样企业职员女人职员占比达到60%~70%。以上可以看出,在旅游服务行业,女人职员较多,且年龄日趋年轻化。

    学历方面,旅游企业职员中职学历层次占比在40%以下,占样本企业总数的66.7%,中职学历层次占比40%~60%的占样本企业总数的33.3%;高职学历职员占比在20%~40%、40%~60%的分别为44.4%和44.4%;本科学历职员占比在10%以下的占到了企业的44.4%。

    职业资格方面,中级资格和高级资格占比都不算非常高,基本在40%以下和10%以下,仅有11.1%的企业中级资格占比达到60%~80%。

    职员需要方面,重点需要为本科毕业生的仅占11.1%,同时同意本科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的占比33.3%,同时同意本科毕业生、高职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的占比22.2%。需要以高职毕业生为主的企业占比44.4%。加上同时需要本科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的企业,则高职毕业生需要的企业占比高达77.8%。在职业资格方面,旅游企业常见需要拥有旅游职业资格的职员,其中以高级员工为主,占比达到66.7%。旅游社则需要拥有导游资格证等其他职业资格的人才。

    从以上调查得知,旅游企业中女人职员占比较高,基本在一半以上;对于学历层次的需要,则以高职毕业生为主,占比高达77.8%;职业资格方面则普通看重。

    2、新正常状态下旅游企业需要学生能力状况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旅游业也是服务业,伴随服务的精细化和个性化,加之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对从事旅游行业的职员提出了更高的需要。国家旅游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进步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建议》明确指出,要引导旅游职业院校结合自己优势,科学准确定位,围绕“网络+”“旅游+”,适应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技?g进步,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进步专业特点,着力解决现在旅游专业结构不合理,特点不鲜明,进步不平衡的问题。在培养过程中要“显著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和行业从业职员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可持续进步能力”[2]。然而现在在旅游服务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目的方法单1、师资力量受限、课程设置同质化等现象和问题,重视学生的理论水平,轻视学生的技能操作,看重学生的IQ教育,忽略学生的情商教育等问题,培养的学生在工作中存在诸如缺少服务意识、产生畏难情绪、抗压能力不足等现象,与企业的需要形成肯定的差距。

    调查中企业觉得,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学习力、交际交流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营销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在非专业能力方面,觉得学生应拥有革新能力、应变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其中55.6%的企业提出学校应开设有关礼仪、文化、茶艺、革新思维等方面的课程,提升毕业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个人素质能力;33.3%的企业提出应加大英语、计算机、公文写作、前沿科技等方面的课程和常识传播,强化基本工作能力;77.8%的企业建议强化旅游实践技能课程的修习,加大旅游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入职的竞争优势和工作力。旅游企业则建议开设诸如旅游应对处置、旅游案例剖析等课程;33.3%的旅游企业建议加大学生的情商教育,包含团队意识、革新意识、交流能力、勤勤恳恳精神等的学习,让学生更好地应付工作重压,妥善处置工作中遇见的问题。

    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需要的建议

    为适应旅游行业进步的新形势、新业态,培养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的新时期旅游人才,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做好产教融合,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中心,以提高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为核心,为旅游企业提供合适市场、合适产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培养目的特点化

    依据旅游业的进步态势和旅游企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与旅游企业一同制定人才培养策略,以订单培养、合作办学等方法,确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人才培养目的和规格。如黄山区域徽州文化深厚,徽文化资源是旅游业进步的要紧基础,在面向黄山旅游企业培养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时,熟知并学会徽州地域文化应作为一个要紧的培养目的,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等方面应有所倾斜,满足黄山旅游企业的特点化需要。 (二)教学方法多元化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早就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职业教育更应看重教学做合一,体目前教学方法方面,就是多元化教学,通过讨论式、启发式、互动式、情景模拟式、案例剖析式、实践探索式等教学办法,运动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教学技术,以学生为主体,实行教、学、做一体化。

    (三)情商教育常常化

    情商是大学生要紧的心理品质,表现为一个人感受、理解、运动、表达、控制、调节和升华自己情感的意识和能力,与处置与别人关系的能力[3]。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与德国凯泽斯劳滕技术大学社会学院实证调查中国企业人力资源需要和招聘政策,得出一个结论为: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的不是专项技术职能,而是“软性技能”――情商,而且这种技能比专项技术职能更为要紧,被企业认定为重点能力[4]。重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情商的培养,有益于缩短学生入职的过渡期,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在培养策略中应重视情商教育,开设管理思维、交流、礼仪、伦理道德、团队建设等课程,通过平时的心理健康咨询课堂、活动组织等,将情商教育常常化。

    (四)职业技能证书化

    职业资格是从事某一职业应具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需要,是学生上岗的台阶。在课程设置中应把职业标准融合到课程标准中,把职业资格培训引入专业课教学中,防止轻实践技能重理论专业的问题,把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检验学生硬技能的方法。

    (五)实践教学体系化

    实践教学在中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中具备十分要紧的地位,也是旅游企业关注的重点。理论和专业常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就取决于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的相结合。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适合安排实践教学和专业教学的比率,集合校、政、企力量,与旅游企业紧密合作,健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将校内实训和参观旅游企业、见习、实习等合理布局,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作为实践教学的测试标准。

    (六)师资培养合作化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和技能性给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需要,特别在旅游业进步的新正常状态下,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动手能力等决定了培养学生的素质。通过与企业合作,有计划地将专职专业教师安排到企业一线挂职和顶岗,或直接聘请企业一线职员兼任校外实训实践指导师参与教学,校企合作培养师资。

    2015年,国内旅游4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42万亿元;全年达成旅游业总收入4.13万亿元,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4.88%;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量10.8%。旅游直接就业2798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5]。新正常状态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迎来了春季,旅游人才素质需要日益提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只有不断地与旅游企业、旅游市场接轨合作,才能培养出合适旅游企业需要,适应产业进步的旅游专业人才。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